夏季溺亡事故高发期,其中未成年人占近70%,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逝去,毁掉了多少家庭的幸福,我们再一次提醒家长,请给孩子筑起一道坚固防线。
几天前,鄠邑区一所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小赵落水,同学小松(化名)前去施救时双方出现险情,此时有2名路人将落水者救了上来,但遗憾的是,小松被救上岸后已经溺亡。
“我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,那时孩子已经不行了。”小松的父亲老田说,6月6日下午2点多,接到孩子溺水的消息后,他立即赶往现场。对于事件的具体经过,小松的家人至今都顾不得了解具体,因为6月7日高考,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于6日中午就放了假,放假后小松并未回家,与同学及校外伙伴相约一起赶往涝峪口内山中的一处河道玩水,他的同班同学小赵误入深水区,小松前去救援,不料也一起溺水。其他同伴大声呼救,引来附近成年人实施救援,小赵和小松相继被救上岸,但遗憾的是,小松已溺水身亡。
“见到孩子时,他身上很多地方都有抓伤痕迹。”昨日,小松的堂哥说。据介绍,几名孩子玩耍的地方多数区域水深仅到膝盖位置,但深水区域水深3米左右。
据家属介绍,小松是高一学生,事发时与他一起的还有5人,其中3人与小松是同学,另外还有1名附近中学的男生,1名初三上完辍学的男孩,6人年龄多在十五六岁,最大的不满18岁。
相比小松来说,15岁的小赵是幸运的,他遇到了同学和及时赶到的好心人营救,然而突发的危险以及失去同学的打击,使他的情绪极度低落,呆在家里不愿见人。
小赵告诉记者,他和小松是同班同学,两人常在一起学习玩耍,事发当天和几个小伙伴是骑自行车和电动车去河里的。他不会游泳,在水里没注意脚滑了一下,“滑倒后,我脑子里一片空白,现在啥也记不得了。”小赵说,事发后他才听人说,他遇险时,是小松第一时间冲过来救他。
“把我们快吓死了。”小赵的爷爷告诉记者,平时是他和老伴在家带孙子,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,“听到孩子被淹时,我都站不起来了。”老人说,事发第二天,他还让孙子领着到事发现场看了,那地方很远,有一段路骑自行车都不好走。事发后,孙子情绪低落,不敢见人,“我们正打算给孩子找个心理医生。”
据媒体公开的报道显示,2014年至2015年,西安市每年的溺水事故基本在七八十起。2016年,西安市溺水事故接处警有三四十起。而根据近年来西安市各类溺水救援和报警处警的数据分析,有关人士介绍说,在所有溺水者中,未成年人溺亡的比例近70%,男女比例中男性占80%以上。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一项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年有5万名0-14岁少年儿童死于意外伤害,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少儿达2万多名。2016年3月,教育部有关司局在《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》中指出,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暑期非正常死亡的“最大杀手”之一。近年来,尽管教育、水务、河道管理、公安等职能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,溺水事故逐年下降,但每年依然会有人溺亡,夏季仍是溺亡事故的高发期。
夏日已至,如何避免悲剧发生?
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!
水性差的不救人,安全六不别忘掉。
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,以防抽筋。
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,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。即使采取智慧救援,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。
文章来源:综合自网络
汇编整理:蔡为为
本部客服微信:18952327238
温馨说明: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,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,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,敬请原作者谅解!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,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。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,敬请注明出处。谢谢合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