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下半年的首场寒潮给全国多地带来雨雪降温和大风天气,什么是寒潮天气?寒潮是如何形成的?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寒潮影响?
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,其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,有时还伴有雨、雪、雨凇和霜冻。但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活动都是寒潮,根据《冷空气等级》国家标准的规定,某地冷空气过境后,气温24小时内下降达8 ℃,或48小时内下降达10 ℃,或72小时内下降达12 ℃,并且日最低气温在4 ℃以下,才可称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。
寒潮天气一般发生在秋末到来年初春,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,最晚结束于次年5月,以每年春季的3月和秋季10月、11月活动最为频繁。
寒潮是怎么来的呢?我们知道,地球上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。地处高纬的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获得热量非常少,在冬季,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经常在-20℃以下。大量冷空气在这些区域上空聚集,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气团,在适合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就会向南入侵,形成寒潮。
当寒潮来袭,除了及时添衣保暖,避免冻伤之外,还有几点要特别注意:
老弱病人,特别是心血管疾病、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。
外出行走和开车要避免冰雪覆盖的道路,当心路滑。
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和临时搭建物要做好加固。
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注意保持房间通风。
图文来源:网络、新闻网
温馨说明: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,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和图片,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,敬请原作者见谅!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,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。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,敬请注明出处。谢谢合作!
图书推荐
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,为了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的稳定,认真做好中小学生的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已迫在眉睫,刻不容缓。为此,我们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《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的工作意见》的精神编写了以下读本,图书图文并茂、内容丰富,趣味性、可读性、实用性都很强,目的在于协助学校广泛开展学生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,便于学生快速学会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,掌握各种应急防范的技能和技巧,同时培养青少年讲卫生、爱锻炼、重防范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。相信以下读本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作出巨大贡献!
文化点亮梦想,品质创造未来。
扫码关注公众号
了解更多详情